close
二十五∼二十六日
◎釋德
◆9•25∼26《農八月•二十六至二十七》
【靜思小語】人心欲念可怕——惡念一生、貪念一起,即興戰禍,毀滅一切。
問敗因,擔使命
「行事要積極,更要謹慎地積極。」晨與人文志業體主管談話,上人致勉更提起使命感,善用時間往正確方向精進。
「過去我要蓋醫院時,有長輩關心問我:有沒有去請教他人如何成功?我說沒有,但我去探究人家失敗的原因。」上人分析並歸納出兩項失敗原因,其一是未看清方向就直衝盲從;次為做事拖泥帶水,「不論是失去時機或準則,都易使行事失敗。」
繼而與慈大教授談話,上人強調建立校風的重要。「教育很重要的使命,就是培養學生的品格。良好的教養由外在行儀即能展現,也就是『相』。」
上人表示,現在學子普遍邋遢而隨便,要引導他們調整好端正形象,「否則『有相』不如『無相』,『無相』將成『亂相』!」
當今社會亂象叢生,上人期待慈濟教育,要教會學生把握人生正確方向,將來入社會,才不會隨波逐流。
面無常,勤造福
《八大人覺經》云:「世間無常,國土危脆,四大苦空。」二十六日晨語時間上人開示,「無常」令人感受人間苦;然人心惡念,製造了更多苦痛。
「惡念一生、貪念一起,即興戰禍。人與人之間,為何無法和平相處?總要爭奪、破壞?」
一千九百多年前強盛富足的「那巴頓帝國」,以現今約旦南部的「佩特拉」為首都,曾經叱吒中東;在荒漠中,用石塊砌成水道和蓄水池,供應城內三萬多人用水無虞、穀物豐收,水利設施連現代工程師都自嘆弗如。後因羅馬人攻城時阻斷水道而亡國,往昔盛景空餘精緻建築遺址。
兩千年後的今天,約旦名列全世界十大缺水國,政府決定重新補強那巴頓帝國歷經戰爭、地震而毀壞的水利系統。
上人感嘆強盛帝國被外來的羅馬人滅亡,王國後裔貝都因人,則於沙漠中逐水草而居,因連年乾旱放牧困難,生活困苦。「探究歷史,可見到人心欲念的可怕,人與人之間、國與國之間爭奪殺伐的殘酷;尚有從古到今水資源不斷枯竭的警示。」
約旦慈濟人長期關懷貝都因人,雙方建立了情感;近逢伊斯蘭教齋戒月,當地志工從南到北,到八個地區發放生活物資與文具用品。上人欣見志工除了物資發放,也在沙漠中向貝都因人介紹「竹筒歲月」,宣導「知福、惜福、再造福」觀念。
眾生共業造成人禍與天災頻繁,上人期勉人人發揮生命使用權,善盡良能造福人間。「有一秒鐘付出,就有一分收穫——獲得的是慧命增長。這就是慈濟人的生命價值觀!」
為當代,寫藏經
「在紛亂的世間,最重要的是教育大眾正確觀念,發揮人身使用權,為人群造福。」與文發處同仁談話,上人致勉用心記錄「現代藏經」。
「因為過去生造福,今生才能富有學識、名利、地位,若不懂得付出,此生只是享福消福而已。若能放下身段,為人群付出,亦堪為典範人生。」
上人舉例,有些慈誠師兄本身是企業家,不只捐款護持,舉凡慈誠勤務、環保、醫療志工,都用心投入,從未自我標榜,與大眾共同做事。「如此縮小自己的人生,真正發揮價值。」
做慈濟是為何而做?上人指出,表面看來是救助別人,其實是為自己而做。
「同樣的時間,有的人選擇花天酒地,對別人造成傷害,也讓人瞧不起。有因緣走入慈濟,改變了習氣,將生命、時間投入慈濟事;甚至在身後捐出遺體,造福醫學;如此人生最讓人敬愛!」上人說,為這樣的人間菩薩寫傳記,能感動、教育大眾,建立正確人生觀。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~每日靜思語分享-
<要作個受歡迎的人,作個被愛的人,就必須先照顧好自我的聲和色。>
<要作個受歡迎的人,作個被愛的人,就必須先照顧好自我的聲和色。>
全站熱搜